首页 > 基层动态

河道水库建设致200多亩经济林受损 种植户五年维权路漫漫

2025-05-20    来源:    阅读:

在海南省琼海市会山镇,一片原本郁郁葱葱的槟榔林和橡胶林,如今只剩下零星几株枯黄的树干孤零零地立在泥泞中。村民王德海站在自家被水浸泡的坡地上,手里捏着皱巴巴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声音沙哑:"这些树是我们一家老小吃饭的指望,现在全毁了。"

政策支持下的产业,遭遇"建设后遗症"

2016年,琼海市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鼓励农户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种植。蒋积忠,陈开轩,蒋武飞与村里30余户村民共同承包了会山镇河道上游的200多亩坡地,种植槟榔和橡胶树。"当时政府派技术员指导种植,还帮我们申请了每亩3000元的产业补贴。"蒋积忠回忆,经过三年精心养护,2020年槟榔树开始挂果,橡胶林也进入丰产期,户均年收入可达8万元。

转折出现在2016年。为改善区域水利设施,琼海市启动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在海南琼海市会山镇溪仔村下游3公里处修建(加兴岭水电站)拦河水库。工程公示时明确标注"不影响上游农业生产",村民因此未提出异议。然而当年雨季,水库首次蓄水后,上游地下水位急剧上升,导致坡地土壤长期过湿。"先是树叶发黄,接着树干腐烂胶树流不出胶,槟榔果没熟就掉光了。"种植户翻出手机里的照片:2022年旱季,原本应该干燥的坡地竟渗出片片水洼。

合法经营遭遇"沉默应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水利工程建设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采取保护相邻权益人利益的措施。村民提供的《琼海市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显示,项目仅评估了对下游的影响,未提及上游生态变化。会山镇农业服务中心2022年的检测报告证实,受损林地土壤含水率超正常值45%,根系腐烂率达82%。

"我们带着检测报告找了十几个部门。"村民小组长掰着手指细数:市水务局称"按规划施工无过错",农业农村局建议"改种水生作物",自然资源局则表示"土地性质未变不属征地补偿范围"。2023年雨季,持续上涨的地下水位彻底淹没了40亩低洼林地,村民拍摄的视频显示,碗口粗的橡胶树成片倒伏在浑浊的泥水中。

五年奔波未果,种植户陷生存困境

58岁的村民符阿婆守着400多棵绝收的槟榔地抹眼泪:"儿子在工地摔伤了腿,就指望这些树供孙子读书。"据统计,受损农户中12户有重病患者,9户背负种植贷款。村民多次通过12345政务热线反映情况,得到的回复始终是"正在协调"。2019年3月,村民自费聘请水利专家勘察,报告指出"水库防渗墙设计缺陷导致地下径流改道",但这份报告至今未获官方回应。

更令村民不解的是,2024年6月公布的《琼海市特色农业发展规划》仍将会山镇列为槟榔产业重点发展区。"地里泡着水,新苗种下去活不过两个月。"种植户从文件柜里取出厚达10厘米的申请材料,包括历年产量证明、检测报告、信访记录,"我们不要赔偿,只希望恢复生产条件,哪怕帮我们修条排水渠。"

法律专家:程序瑕疵或成解决突破口

海南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教授分析,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涉及他人重大利益的行政决策应当告知利害关系人。水利工程环评缺失上游影响评估,村民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他同时建议参照《海南省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第四十条,对因公共建设导致土地功能受损的情形,政府应协助土地恢复或调整用途。

会山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前站长透露,其实早在2016年水库设计阶段,就有技术人员提出过水位抬升风险,"但方案审批太急,这些意见没被采纳"。他指着办公室墙上的卫星地图叹气:"要是当时做全流域影响评估,或许就能避免今天的局面。"

眼下又到槟榔收获季,种植户每天仍会去枯死的林地里转悠。风吹过光秃秃的枝干,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诉说这片土地曾经的生机。村民们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即将召开的市人大会议上,他们按红手印的联名信里写着最朴实的愿望:"不求特殊照顾,只求有个说理的地方。"(文中人物均为化名)本报道将持续关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纪检监察新闻观点。注明来源内容均为转载。如有疑问,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

纪检监察新闻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