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诉求书
信访人:李德锐,男,汉族,1965年12月5日生,公民身份证号码:452826196512054652,住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铁松管理区深圳仔路东三巷3楼305房,联系方式:13790272026。
被信访人:东莞市清溪镇铁松管理区文烨小学。
信访诉求:
1.请求相关部门查清事实,请求对对文烨小学展开深入调查,严肃处理涉事的李敏、刘海英、梁红波、刘大安等教师,依法依规追究他们的师德失范、人身伤害等责任,并公开向我和孩子赔礼道歉;
2.请求对文烨小学混乱的教学管理秩序进行全面整顿,建立健全教师监督考核机制,确保每一位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学习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杜绝此类恶劣事件再次发生;
3.鉴于学校及涉事教师的严重失职给我孩子造成的身心伤害、学业损失,请求学校给予相应经济补偿,用于孩子后续的心理辅导、学业辅导等,帮助孩子走出阴影,重回正轨。
事实与理由:
孩子在校期间遭受的不当对待
我的孩子李宗栓和李宗榕在东莞市清溪镇铁松管理区文烨小学就读五、六年级期间,长期遭受了来自班主任李敏及任课教师刘海英的非人道体罚。具体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无端污蔑与暴力:刘海英老师毫无根据地指控孩子们偷窃她的金戒指,并以此为借口,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频繁的拳脚相加。
作业问题上的虐待:李敏老师经常以作业问题为由,每天对孩子实施打骂,导致孩子的双手红肿,严重时甚至无法正常使用筷子吃饭。
强制劳动:孩子们被迫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如用手擦洗厕所、无数次擦拭黑板以及一天多次清理楼梯等任务,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时间,也对他们造成了极大的身心伤害。
教师失职与学校管理混乱
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两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极不负责的态度,长时间未批改孩子们的作业,导致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反馈和纠正,学习成绩因此显著下降。
升学信息的隐瞒:当我的孩子李宗栓和李宗榕六年级时考上了尚城学校,这是一个改变他们命运的机会。然而,学校并未履行通知义务,没有告知我和家人这一关键信息,直接导致孩子们错失了这次重要的升学机会,对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家长求助过程中的遭遇
作为家长,为了确保孩子能在身边读书,我和妻子选择在学校工作并居住在校内。不幸的是,在2016年10月的一个深夜,梁红波老师带领数人破门闯入保安室对我进行了殴打。第二天当我向学校反映情况时,刘大安校长不仅没有主持公道,反而与涉事老师串通一气,对我进行了诬陷和谩骂。
随后,我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包括向镇政务部门求助、拨打教育局电话以及使用12345政务服务热线。但是,这些努力大多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政府机构往往只是将问题踢回给学校处理,而学校方面则采取敷衍的态度,仅给予象征性的回应或直接忽视问题的存在。
可能违反了哪些法律规定: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三十七条:该条款明确规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歧视未成年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刘海英和李敏对学生的体罚行为显然违背了这一规定。
第四十四条:此条款强调了教师的职责,即“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然而,涉事教师的行为明显与这条款的精神背道而驰。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十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未成年人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但是,在本案例中,孩子们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反而遭受了来自教师的身体暴力和精神压迫。
第六十条:明确要求“学校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刘海英老师污蔑孩子偷窃金戒指,并以此为借口进行惩罚,构成了对学生名誉权的侵害。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八条:关于监护人的责任,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有权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本案中,家长多次向学校反映问题却未得到有效解决,甚至自身也受到了学校的不公正对待,这表明学校未能履行其应尽的责任来维护学生的权益。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涉及到健康权的内容,“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刘海英、李敏等人对学生实施的体罚行为已经造成了孩子的身体伤害和心理创伤,符合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4. 《教师法》
第八条:教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刘海英和李敏的行为严重偏离了职业操守的要求。
第二十五条: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其中包括“依法享有教育教学自主权”,但这种自主权应在法律框架内行使,不能成为滥用权力的理由。两位教师的行为显然是对这一原则的公然挑战。
5. 其他相关法规
《义务教育法》: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但在本案中,由于学校未履行通知义务,导致孩子失去了升学的机会,影响到了他们继续接受良好教育的权利。
最后,我希望通过此次信访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使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在任何一名无辜的孩子身上。
信访人:李德锐
2025年 04月 24日
(来源:网络)
热门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纪检监察新闻观点。注明来源内容均为转载。如有疑问,请联系本站工作人员。
纪检监察新闻 版权所有